《妲己名字考》補遺

%e5%b0%81%e7%a5%9e-%e5%a6%b2%e5%b7%b1
圖:電影《封神》中的妲己造型

吾友周顯不只精於投資,亦醉心於中國上古史考據,近日更撰《妲己名字考》一文,引經據典,論述詳細,在下拜服。惟部份觀點值得相榷,遂撰此文論析之。

周顯認為,周人抺黑帝辛,這點鄙人贊同,相信這是周克商後,維護其執政正當性之舉,後世史書不少把亡國之君,描述成昏庸無能,也是此理。然而,周顯將抹黑妲己者,推斷為武庚,鄙人未敢苟同。一來,古人在父系社會影響下,每每將亡國原因歸咎於君主荒淫,或紅顏禍水,史例比比皆是。

其次,據《尚書‧周書‧牧誓》所載,周武王克商之時,曾曰:「牝雞無晨;牝雞之晨,惟家之索」,又批評「商王受惟婦言是用」,可見周人曾以後宮參與政事,為伐商之理由。其實,周顯在文中也提到殷商甲骨文的記載,後宮在殷商一代,有着參與政事的傳統。如:商代武丁有一位「婦好」的夫人,不僅經常主持祭天、祭先祖、祭神泉一類祭典,還曾領兵攻克了周邊諸多方國。換句話說,殷商一代男女地位相對平等,相信帝辛也不例外,而周人則父權觀念相對高漲,遂以此作為伐商的理由。

有一點需要注意,《尚書‧周書‧牧誓》那句「商王受惟婦言是用」,並沒明言那位「婦人」是誰,相信帝辛也不可能只有妲己一位妃嬪,更沒明言妲己是帝辛正室。後世史書將「惟婦言是用」怪到妲己頭上,可能只是史書除妲己一人之外,其他妃嬪名稱沒有紀錄。另一方面,《史記》乃西漢司馬遷編著,古代史籍歷經秦代焚書,項羽破咸陽後火燒阿房宮,散迭不少,可能受野史影響,未必足信。

相比之下,晉代發掘出來的竹簡:《竹書紀年》,估計是戰國時期魏國史書,並以編年史方式撰寫,似乎更有參考價值。如《史記‧殷本紀》中,有關帝辛的描述相當負面,《竹書紀年》則鮮有記載。至於妲己的記載,《竹書紀年》只有﹕「(帝辛)九年,王師伐有蘇,獲妲己以歸。作瓊室,立玉門。」可見帝辛應是寵愛妲己的,因而為她建了一座玉砌的樓臺宮室和宮門,卻不見《史記》所載的「以酒為池,縣肉為林,使男女裸相逐其閒,為長夜之飲」。故,所謂酒池肉林一說,疑為後人穿鑿所加。另一方面,據《竹書紀年》記載,帝辛在位第9年獲妲己,總在位時間卻有52年,才被周討伐而亡。帝辛會否寵愛妲己,並荒淫無道長達47年?看倌自行判斷。

至於「妲己」二字什麼意思,是周顯和本文的主旨。可以肯定的是,她不是姓「妲」名「己」,「妲己」也不是她的名。坊間影視及文學作品,經常把「妲己」叫成「蘇妲己」,也是亂來的。需知道,古代姓和氏是兩個概念:「姓」乃上古女系社會時,用以識別閣下屬哪個母系族群的,故从女从生,會意字。「氏」則是識別某個母系族群的分支,直至秦代之後,姓氏不分,將氏當成姓。

%e5%a6%80%e5%ad%97
圖:西周縣妀簋中的「妀」字

如周顯所述,她乃「有蘇氏」,至於姓,應為「妀」,从己从女。此字在西周時期的銘文常見,如妀善鼎、縣妀簋。南朝《玉篇》提到「妀」字的解釋時,則將「妲己」稱作「妲妀」。故,愚以為「妲己」之「己」本作「妀」,有蘇氏之本姓。後人將「妀」省作「己」, 宋代鄧名世父子的《古今姓氏書辯證》,則譌為「巳」。

周顯在文中引清代袁枚在《子不語》之見解,認為「妲己」的「己」乃天干,相信是忽略了「妲己」本應寫作「妲妀」之故。若實情乃「妲妀」才是「妲己」,周顯在文中也說過,古代中國很多姓均為「女」字旁,如姒、姜、媯、嬴等等。以此推論,「妲己」之「妀」,應是她的姓。

除此之外,從史籍和殷商甲骨文的記載中,大家將會發現,殷人稱呼男性或女性,有着定語後置的傳統,即定語放在名詞之後,如「帝辛」,「婦好」,現代漢語則掉轉,如「陳先生」、「李太」。若甲骨文記載的「婦好」,其「好」便是她的姓:「子」,以此推論,「妲己」之「妀」,也應該是她的姓。

那麼,「妲己」的「妲」又是什麼意思?周顯引漢代《鹽鐵論》:「戲弄蒲人雜婦,百獸馬戲鬥虎,唐銻追人,奇蟲胡妲」,再引清代方以智在《通雅.器用十三》的解釋:「胡妲即漢飾女伎,今之裝旦也」,故認為「胡妲」乃是「外國的伎女」,繼而認為「妲己」之「妲」,乃是歌伎。

不過,為何要把歌伎稱為「妲」,難道真的如清代翟灝《通俗篇》所言,「妲」的本字為「狚,猿之雌也,其性好淫,今俗訛為『旦』」?若以東漢《說文解字》的記載,「妲」的意思是「女字」,即人名,然後以「妲己」為例。若此說成立,「妲」便是她的名,而「己」即「妀」則是她的姓。

另一個比較有趣的說法,則出自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蒙元耀。他在《壯漢语同源詞研究》一書和《論壯漢语 s- 与 t-的對應》論文中,提到「妲」在宋代《廣韻》反切為【當割切】,端母字,端母中古擬音為【t】,高本漢擬中古讀音為【tat】,推導上古擬音則為【taːd】,其發音竟然跟壯語用作「少女稱呼的詞頭」中的「dah」(音【ta】)接近。

%e5%8f%a4%e5%a3%af%e5%ad%97
圖:「dah」在《古壯字字典》中的寫法,可能跟漢語的「妲」是同源

壯語這個「dah」,在《古壯字字典》中,寫作「女大」(pp.105)。有趣的是,壯語這個「dah」,其用法是放在定語前面的。如現代漢語的「三小姐」,壯語是「dah sam」,跟殷代的文法相接近。蒙元耀因而認為,「dah」和「妲」是壯漢语同源詞。此說若成立,漢字「妲」是形聲字,从女旦聲,古壯字則另造一個形聲字,改用「大」為聲符。

又,據《字彙》、《正字通》所載,「妲」字其中一個意思:「又姓」,即是姓氏之一。(注:這裡所言的「姓」,實為上古的「氏」)說起「妲氏」,據傳乃是溫國之後人。這個溫國,據《左傳‧成公十一年》載,鼻祖為「蘇忿生」,這位「蘇忿生」的「蘇」,即是「有蘇氏」,「妀」姓,跟妲己同姓。當日他助周武王伐帝辛有功,任周室司寇,後封於「溫」。《左傳‧僖公十年》則載,當年(B.C650)春天,狄人滅了溫國,原因是「蘇子叛王即狄,又不能於狄,狄人伐之,王不救,故滅,蘇子奔衛」。部分族人以妲為氏,融入西南夷羌,成今日苗、傣、侗先民,現代雲貴一帶,仍有部份人以妲為氏。

綜合以上兩點,今日壯語泰語這種定語後置的語法,可能由「妲妀」同宗的有蘇氏,在溫國亡國後,南遷至雲貴時傳給苗、傣、侗先民。由於該地跟中原相對隔離,便保留了下來。此說若成立,「妲己」本作「妲妀」,乃「妀家小姐」的意思。至於「妲妀」究竟有沒有名?可能有,亦可能沒有,又或者「妲」既是稱謂詞,亦當作她的名,跟香港50年代演員「林妹妹」乳名叫「八妹」,差不多原理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