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Cathay」趣事略談 – 遼國 · 耶穌會 · 國泰航空

近來認識了一位女性朋友,她在身份證上的英文名稱為「Cathay」,本人看見後大感興趣,連忙追問她為何改一個如此特別的英文名稱,於是她道出一個小故事:當年申請出世紙(或兒童身份證,有點忘記了)時,她爸爸本來想寫她的名字為「Cathy」,但卻誤寫為「Cathay」,結果這個非常特別的名字,就錯有錯著地跟隨著這位小姐了。而我對這個名字格外有興趣的原因,是因為「Cathay」這個名詞,同時是中國的別稱

「Cathay」即「契丹」

「Cathay」是拉丁語「Catai」英語化的詞,其詞源可追溯至Khitan,即在中國五代時期建立遼朝,在北宋時期與宋朝南北對侍的「契丹」族的名稱。問題來了,雖然遼朝的歷史與中國五代十國及北宋時期的歷史密不可分,甚至有部分人會認為遼國歷史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,但終究來說,遼朝並不屬於中國非常具代表性的朝代,甚至不屬於傳統中國史觀中的正統王朝(正統是宋朝),那為什麼「Cathay」會成為中國的別稱?

南宋疆域图(繁)

其實,契丹族建立的遼朝,不單對五代及宋朝有著巨大的影響力,其影響力其實遠至中亞,甚至當北宋採取聯金滅遼的策略滅掉我們熟悉的遼國(順便滅掉了自己)後,契丹族的耶律大石在新疆及中亞地區建立了「西遼國」,把契丹人的國家史多延長一世紀,直到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把她掃進歷史的回憶中。在整個遼國及西遼國時代,「契丹」一詞在中亞開始代表中國,尤其是中國北部這個「來自東方的大國」,甚至繼續稱呼先後取代遼朝的金朝及蒙古帝國在中國的部分為「契丹」(就像秦朝滅亡了二千年,外國人依然會用據說為「秦」字衍生的「China」稱呼中國)。這個名詞經中亞的商人輾轉轉入歐洲地區,使歐洲人有一個約略的概念: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大國,稱為「Cathay」。

「Cathay」與「China」之爭

馬可孛羅遊記中提到,在遙遠的東方,「契丹」已經由蒙古人統治著,而在「契丹」的南部,有著另一個不服於蒙古統治的國家(對應南宋),其記載稱為「Manzi」或「Mangi」,即「蠻子」。所以在歐洲人的印象中,遠東地區分別存在著南北兩個不同的國家。

十六世紀初,歐洲的葡萄牙人開始繞過非洲的好望角,再由印度洋開始探索亞洲地區。那時候,印度及東南亞地區一般稱中國為「China」或其近音詞,於是葡萄牙人在這些印度人及東南亞人的影響下,稱後來航海到達的中國南部地區所在的國家為「China」。但這些葡萄牙人暫時未有能力探索整個中國地區,因此尚未發現所謂的北部「Cathay」及南部「China」兩個國家,其實早被元朝及其後的明朝統一了,而因此在十六世紀繪製的地圖上,依然會標出「Cathay」這個地方在「China」的北方某處。

1280px-CEM-15-Asia-Mercator-1595-Tartaria-2532

註:圖中中國部分的東北部標示著「Cathay Reg.」,即「契丹國」

這個(錯誤的)情況在耶穌會的傳教士進入中國後有所改變。他們進入中國後,開始尋找傳說中的「Cathay」國,但最終發現,中亞人稱為「Cathay」的國土,其實就是「China」的國土,兩個互相獨立的國家早因為時移世易而歸於一統。由於葡萄牙人首先踏足的地方為中國南部,較先有實際探索的經驗進入歐洲,於是「南亞派」的「China」就戰勝了「中亞派」的「Cathay」,成為了歐洲對中國地區的正式名稱。

雖然「Cathay」在歐洲地區(尤其是西歐)戰敗了,但在中亞及部分東歐地區,「Cathay」的相應詞依然是對中國地區的正式稱呼,例如俄語就依然稱中國地區為「Kitay」。

「Cathay」作為藝術名詞

最後再說一件有關「Cathay」的趣事。雖然「Cathay」在日常英語中已不會被使用,但它卻成為了一個藝術名詞,有點像我們稱呼日本為「扶桑」一般。

在香港非常有名的「國泰航空」,其英文名稱即為「Cathay Pacific」。為什麼會改這個名字?據說,國泰航空的創立者當時的宏願,就是自己創立的航空公司終有一天可以派出飛機,從中國橫跨太平洋,於是就把代表中國的「Cathay」及代表太平洋的「Pacific」加起來,作為公司的英文名稱。

One thought on “「Cathay」趣事略談 – 遼國 · 耶穌會 · 國泰航空”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