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 訓詁學

船字考

日前,香港財經名嘴呂志華出席香港立法會一個聽證會,指「船」字右邊的「㕣」應該寫成「上几下口」,並聲稱這是《康熙字典》的寫法。他又批評香港教育局和教師,教育學生「船」字的時候,將右邊的「㕣」教成「上八下口」,是跟隨了電腦「新細明體」的寫法。究竟實情如何?本文將論析之。
繼續閱讀 船字考

「党不黑」與通假

在之前的文章提到,有些人批評大陸的簡化字用筆劃較少的字通假,令到簡化字出現一字多義的情況,例如以「干」代「幹」和「乾」(注:「干」只代「乾淨」的「乾」)。其實這是不對的,漢字的傳承字本身也出現過這種通假情況,只不過最後約定俗成,而被世俗遺忘,被通假的字最後也成了文字化石。

「搜索」曾有另一寫法
其中一個傳承字中的通假例子,便是「索」字。現在的「索」字本義是繩索之意,《說文解字》曰:「索,艸有莖葉,可作繩索」,不過現在的「索」字同時解作搜索的意思。

其實在古代,「索」字曾經派生過另一個字,用作解釋搜索的意思,那個字就是「𡩡」。據《說文解字》曰:「𡩡,入家搜也,从宀索聲」,從「𡩡」字的形符「宀」我們可以看到,這個字的誕生原因,便是為了消除「索」的歧義。據考,「𡩡」字的最早誕生時間,早至西周早期,宋代的《廣韻》以及清代的《康熙字典》也有記載。

索
圖1:「搜索」本字應是「搜𡩡」
繼續閱讀 「党不黑」與通假

再談「Hea」字

歇,說文
圖1:《說文解字》關於「歇」的解釋

日前,馮睎乾在報章發表《Hea的正寫就是Hea》一文,談論到Hea字的本字應該是「呬」。然而,馮氏提到另一個論點,卻是值得注意的,那便是他提到「hea很可能源自四邑方言」。若果此說屬實,那麼hea的本字便有可能是台山話的「歇」,既非鄙生之前提到的「」,也非馮氏提到的「呬」。

根據《說文解字》的解釋,「歇」的解釋一為「息也,一曰气越泄」,「歇」既可作歇息之意,亦可形容一個人泄氣的狀態。《廣韻》記載的反切為【許謁切】,也是曉母字,雖在粵語中讀成【hit3】,但在台山話則是讀成【hɛt33】,口語中也有「歇下」、「歇一下」,音義皆跟【hea】相近。跟台山話同源的閩南話之中,也有用「歇」字代表歇息、怠慢的意思,如他們便將休息稱作「歇睏」,讀音為【hioh】,跟【hea】更接近。由於四邑人乃是明清時代由福建莆田遷入四邑的後代,四邑話的發音和辭彙均受到閩南語很大的影響,台山話的「歇」字相信也是一樣,應是由閩南再傳至四邑的。

是故,鄙生認為馮氏提出的「呬」字,也未必成立,因該字已成文字化石,既然他提到「hea」字源自四邑方言,便應循台山話的日常用語中查找本字,然後進行田野調查才是正途。鄙生之前提到「憩」字,是在未知悉到「hea」字跟台山話有關的基礎上進行推敲。若「hea」字真源自台山話,「歇」字應屬本字無誤,經Beyonf所用再在band友界流傳開來。現在剩下的考證,便是到台山進行田野調查,翻查「歇」字在台山話的日常用法,便可得出結論。

鄙生雖然在「hea」的本字問題上,看法跟馮氏不同,但我卻是絕對贊同「Hea」字不需刻意用回本字,而且對於近年來某些人,老是將本字稱作「正字」很感冒。在馮氏一文中,有一句說話深得我心的:「近年很多人為了證明粵語的『優越性』,試圖將口語規範化,弄得滿紙奇字,古色斑斕,我覺得這是沒有自信的表現」。鄙生在之前的文章便一再强調,香港不少平面媒體都有用粵語口語行文,現時常見的口語替代字已沿用多年,早就約定俗成,我們實在不需要將一些文字化石拿作今用。是家,粵語的本字考據工作,應該只需知其字源便已足夠,根本無需刻意用回本字,否則只會造成語言生態混亂。

備註:
馮氏在文中提到『此字早見於《三家詩》:「犬夷呬矣。」』,其實「三家詩」並非一本詩集,而是指「魯詩」、「齊詩」、「韓詩」三個解說《詩經》含義的學派,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中提的《詩》,實為《詩經》。文中提到「犬夷呬矣」那句相信是訛傳,原句應為「混夷駾矣、維其喙矣」,載於《詩經‧大雅‧ 文王之什‧緜》之內。故,《康熙字典》曰:「《說文》攺駾作呬,非」。(注:此「攺」實為「改」字)

詩經,大雅,呬
圖2:《詩經‧大雅‧ 文王之什‧緜》原句

「叶」字點解?

近來港大學生會葉路珊事件鬧得沸沸揚揚,不過本文並非談論此事,而是被大陸用作簡化「葉」字的「叶」字。不少人只知道「叶」是「葉」字的簡化字寫法,其實「叶」字本身也是一個古字。有見及此,遂撰本文解釋之。

那麼,這個「叶」字本來是什麼意思?它其實是「協」字的另一種寫法。根據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的記載,協的古文為「旪」或「叶」,「古文協从日十,或从口」;在宋代《廣韻》之中,則將「叶」視作「協」的古字。
說文解字,叶
圖1:「叶」字在《說文解字》的解釋

繼續閱讀 「叶」字點解?

《「裏」與「裡」之別》補遺

裡
圖1﹕《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》中﹐「裡」字可讀作【里】音的記載

日前鄙生在拙作《「裏」與「裡」之別》一文中,解釋了「裏」﹑「裡」二字在香港民間上的音義差別。然而,拙作聲稱「裡」讀作【lei5】是民間為消歧義而作的讀音,細查後發現此說似乎有誤,故特撰此文補遺之。


【lei5】音才是「裏」或「裡」的「本讀」
據查,「裏」或「裡」讀作【lei5】一音,是由「本讀」的【li5】演變而來;至於我們通用、跟「呂」字發音一樣的【leoi5】音,則是後來才在粵語裏出現的「又音」。所謂「本讀」,是指早期的典籍都以反切切出此音,故此這應是該字的本來讀音;至於「又音」,則是指該字可讀的另一個讀音。 繼續閱讀 《「裏」與「裡」之別》補遺

錯字?別字?白字?

周有光
圖1:周有光<白字和別字>的原文

日前在網上跟友人談論中文的錯別字問題時,有人提到「白字」一詞,當鄙生不明「白字」的意思,對方引述了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在《語言閑談》一書中的解釋。閱畢周有光<白字和別字>一文後,鄙生有理由相信周有光的說法有誤,遂撰此文分析之。
繼續閱讀 錯字?別字?白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