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孫中山」一名的由來

%e5%ad%ab%e4%b8%ad%e5%b1%b1
近日,青年發展同盟外務副會長黃一恒撰寫了一篇文章,便大談「孫中山」並非革命家孫德明的本名,還聲稱「中國人總愛稱呼他的日本鬼子名字孫中山」,天天自我辱華卻不自知。然而,通篇文章都沒交代「孫中山」一名的由來,有些資料還要是錯的。

對中文有一些基本認識的人,都知道「本字」是指一個字的最初寫法,又稱「初文」。一個人的本來名稱,中文叫「本名」。「孫中山」的本名,是孫德明,同時是他的族名,即是他在族譜上記載的名稱。孫文,是他到書齋上學時,先生給他另起的名字,中文叫「訓名」。

孫逸仙也不是他的「字」,是他的「號」,古時的人喜歡為自己另改別號,如孫德明其中一個別號,便是品蘭堂。「逸仙」取自孫中山的「教名」日新之粵語諧音。所謂「教名」,便是一人受洗時教會所賜的稱號。「字」,則是指一個人成年後所取的名稱,孫中山族譜上的字是「明德」,另一個則是「載之」。本名、訓名、字、號、教名,完全大兜亂,真是令人大開眼界。

至於「孫中山」這個通稱,確實跟他的其中一個化名「中山樵」有關,只是黃一恒所寫那篇文章,並沒解釋這個化名的由來。據協助孫德明逃亡日本的平山周,在「追懷孫中山先生座談會」的憶述, 1897 年秋(平山周記錯是 1896 年),孫德明決定留在日本,他跟平山周探訪完日本眾議院議員犬養毅後,投宿寄屋橋外對鶴館,掌櫃不知孫德明是中國人,出宿泊帖求署名。平山周想起二人歸途時經過日比谷的中山侯爵邸,於是在姓氏欄,填上「中山」。孫德明突然拿走平山周手上的筆,在名字欄填上「樵」,並跟他說:「此乃中國山樵之意也」。

到了 1903 年,革命黨人章士釗,翻譯了孫中山好友宮崎滔天的著作《三十三年之夢》(中譯版名為《大革命家孫逸仙》)。在書中,他把孫德明本姓的「孫」和化名的「中山」連用,自此「孫中山」便成了孫德明的歷史通稱。由此可見,「孫中山」的「中山」,並非純粹跟日本的中山氏有關,孫德明本人取「中山樵」這個化名時,已隱含着他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,才自稱是一個中國樵夫(註:山樵即樵夫)。

有些人歷史知識只得半桶水,又愛拿一些老掉牙的歷史炒冷飯,還要大玩上綱上線,把一個歷史人物的通稱,吹成什麼「辱華」,令人忍俊不禁。其實,隨便在網上找本歷史書看,都會知道「孫中山」這個歷史通稱,以及「中山」這個地名的由來。

「孫中山」一名的由來 有 “ 2 則迴響 ”

  1. 孙中山是革命的导师和先行。孙,中华子孙。名,中山.有一股视死如归革命英雄主义气概。

發表留言